-
7月18日下午,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厚生国际教育学院“七彩假期”志愿服务团走进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,开展“家访促成长,同心话未来”主题实践活动。队员们踏着田埂路走进村民家,为乡村孩子们送去温暖关怀,与当地家庭深入交流,增进乡村儿童对家乡的认同与热爱,共同探讨乡村振兴未来。

支教队员与家长交谈 杨丹妮 摄儿童是乡村振兴的“希望火种”,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和情感,是乡村未来发展的基石。队员们在与家长细致交流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况之余,特别关注孩子们对合群村特色产业的了解与关注度。他们围绕娃娃鱼养殖、非遗扎染、黄桃种植等当地特色,询问孩子们是否熟悉这些产业,以及对乡村未来的想法。令人欣喜的是,通过家庭耳濡目染和学校实践,近九成的孩子都曾参与扎染手工、黄桃采摘等活动,甚至能熟练讲解制作技巧和生长周期。四年级学生高晋明骄傲地展示着自己亲手染制的扎染作品:“我想把村子的花纹染在布上,让更多人看到!”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,正是乡土文化和产业传承最生动、最有力的体现,也让队员们看到了乡村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。

四年级学生高晋明展示扎染作品 杨丹妮 摄在家访中,家长们对乡村振兴的期盼与对孩子们的成长愿望紧密相连。多数家长虽然朴素地表达“先把当下的书读好”,但这其中不仅饱含着对孩子成才的深切期盼,也透露出希望家乡有更好发展、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愿景。一位家长望着窗外绿水青山感慨:“咱们村山清水秀,孩子在这儿长大身心都舒坦。要是家门口有好工作,谁愿意背井离乡?”这份朴实的话语,不仅反映了对现实的考量,更深层揭示了乡村教育与产业发展互为支撑的紧密关系,表明只有当二者共同繁荣,才能真正为孩子们提供扎根家乡、建设家乡的沃土。

支教队员与家长交谈 杨丹妮 摄此次家访,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走访,更是一场联结城乡、触及心灵的深度对话。支教队员黄新睿深有感触地表示:“家长们的期待让我们明白,乡村振兴不只是产业的振兴,更是教育的振兴。”这支年轻的队伍,正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满腔热忱,将教育的种子深植于乡村土壤。他们深信,只有当乡村既充满发展的活力,又能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和无限可能,才能真正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,让乡村的希望之火世代相传,点亮更加美好的未来。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子正以实际行动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,共同描绘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新图景。(唐思睿 欧妍茜 刘一臻)
举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