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以差异化策略破解同质化困境——陕西日报报道

张家界 更新于:2025-07-12 03:07
  • Mr镜里花难折
    异化破解同质化
    【来源:陕西日报】
    前不久,央视《焦点访谈》曝光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,试营业4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,从“明星项目”沦为“空城”。这一案例再次为盲目跟风的文旅开发敲响了警钟。
    2016年,在“仿古建城”热潮中,大庸古城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3个月,前期论证不足,工期从550天拖至近5年,核心演艺项目投资5亿元,峰值人流量仅349人。
    反观乌镇,以江南水乡文化为魂,通过戏剧节、木心美术馆等文化IP,将传统美学与现代体验深度融合,年接待游客超千万;西安大唐不夜城锚定盛唐文化,用8万盏仿唐宫灯和AR赋能的“盛唐幻镜”等,构建“建筑可阅读、演艺可沉浸”的文旅生态,年游客接待量突破7000万人次。这些成功案例的共性,在于以文化内核为根基,用创新业态打破“古镇+商业街”的同质化困局。
    笔者认为,文旅产业的“冷热温差”,实则由4个维度的核心要素决定。文化挖掘的深度决定吸引力,如平遥古城以晋商票号文化构建“活态博物馆”,年吸引游客上千万人次。市场定位的精度避免同质化内卷,如洛邑古城以汉服体验破局,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。创新迭代的速度有助于保持生命力,如北京古北水镇冰雪旅游季等活动,持续制造消费热点引爆客流。运营管理的力度保障体验感,如忻州古城通过“一店一品”价格监管体系,让游客拥有良好的体验感,在同质化红海中突围。
    破解古镇发展“建时轰轰烈烈,建后冷冷清清”的困局,需重构发展逻辑:政府需剥离“政绩工程”思维,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;企业应深耕文化IP,以地域文化内核为根基打造差异化体验场景;运营端需引入专业团队,实现业态多元融合。唯有敬畏文化、尊重市场,才能让文旅项目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,而非消耗公共资源的“烂尾工程”。
    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